2014年,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正式提出,其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其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而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上下五年前的发展过程中,河南曾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希望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由此,对于河南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成为了课程思政建设“资料库”,只有将原材料系统归纳、整理,才能助力各任课老师将河南传统文化更好的与课堂内容衔接起来。
河南文化资源按照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8大类型:
1、古文化遗迹、遗址文旅资源
河南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省内分布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遗址规模大、等级高,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最佳载体。
2、名城文化资源
城市,历来是人口汇集之地,也往往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文明精华荟萃之地。全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独居其四: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河南上榜的有: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郑州市、浚县、濮阳市。
3、祖根文化资源
祖根文化是一种源于血脉的文化,是尊祖敬宗的外在表现。上古时期,河南即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比较著名的人文始祖:燧人氏、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都与河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要么出生在此,要么建都于此,要么主要活动空间在此。祖根文化的另一核心——姓氏,也有很多起源与河南。《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所列的4820个汉族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1843个。在前120个姓氏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有52个。
4、宗教文化资源
宗教文旅资源一直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单独成为旅游景区,例如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也可以和其他资源相互辉映,共同组成综合型旅游景区,例如佛教五大名山、道教五大名山等。河南的宗教文旅资源丰富,有官府正式创立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禅宗祖庭——少林寺。道家创始人老子是河南周口鹿邑人,庄子为商丘人,玄奘为洛阳偃师人。隋末唐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当时的洛阳就成为穆斯林商人的集聚地,郑州管城回族区就是最好的见证。
5、名人、名家文化资源
河南地处中原,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四千年都与这里紧密相连。历史上很多名人都与河南有关,他们或出生、或求学、或生活、或分封在此。如苏秦、张仪、范蠡、李斯、司马光、曹操、韩愈等。
6、武术文化资源
全国有129个武术拳种,河南流行的有四十余种。少林拳,陈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等四大拳派发源地就在河南。尤其是少林拳,一直享受“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超其他武术流派。
此外,还有扎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拳、梅花拳、关东拳、岳家拳、罗汉拳、燕青拳、翻子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等武术流派。
7、红色文化资源
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河南不仅出了很多英雄人物,还是很多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地,例如二七大罢工发生在郑州,信阳新县出了43为开国将军,被称为“将军县”。建国之后,又涌现了一批焦裕禄、任长霞式的好干部。素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华儿女的不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8、民俗、特产文旅资源
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民风、民俗,它们从多维度展现了河南人的生活生产、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上有社火比赛、杂耍、旱船、龙灯、舞狮、抬阁等,将本地的民风民俗展现的淋漓尽致。
河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豫菜菜系。洛阳水席、糖醋软熘鲤鱼焙面、牡丹燕菜、道口烧鸡都是名扬海外的杰出代表。以豫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悦见的文化产品。汝瓷、钧瓷、绞胎瓷、唐三彩、南阳烙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等是河南工艺品的杰出代表,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