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子投身于大学生“向基层报到”与“返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鼓励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粮食工程学院团总支在2024年将继续组织开展暑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活动对象
粮食工程学院22级、23级所有学生
活动时间
2024年暑期
总体原则
1. 聚焦为党育人
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 把准活动定位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 注重工作统筹
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向基层报到”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 坚持求真务实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实践内容
1. 开展志愿服务
实践团队与当地居委会相结合,依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储存、加工、烹饪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实践中检验、应用所学知识,以实际行动回馈服务国家与社会,诠释粮工学子的青春风采,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2.开展公益服务
组织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工作,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3.岗位实习实践
开展政务实践,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与当地食品企业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特点等,参与企业实岗锻炼,增强专业认知,提升实践能力。
4.乡情民情考察
开展家乡发展观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5.服务家乡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6.文化宣传
探究家乡特色文化魅力,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述家乡生动故事,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尤其是生动有趣的理论宣讲、文化推广和网络直播等活动,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7.投身基层服务
通过“河南省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系统平台”小程序,学生在团区委和街道、社区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在实践中锤炼意识品格、磨练社会化能力,在担当中历练成长,服务家乡建设。
活动报名步骤
1.信息获取
(1)豫藉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创青春”“河南学联”“河南省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系统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市、县(市、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2)大学生“向基层报到”活动
过手机微信搜索小程序“河南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平台”进行注册,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后报名返乡地发布的活动。
2.报名申请
(1)豫藉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一“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一“返家乡项目”
(2)大学生“向基层报到”活动
在“河南省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系统平台”小程序上点击活动报名,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所组成的团队需完成“五个一”实践任务,即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活动要求
1.记录成长
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方式参与投稿并且留存底片交至各班团支书方便学院汇总。同时,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2.总结分享
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评先推优活动。
3.参加实践
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参与方式
作品需详细记录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视频采用横屏拍摄方式,确保画面稳定、画质清晰,时长控制在三分钟左右。照片需从第三视角拍摄,保持原图质量,并附带一份不超过300字的文字总结。
以word文档、视频及照片的形式在提交至网站的前提下,再上交到各班级团支书处,团支书汇总以班级为单位命名压缩包上交,以便学院统计。
(文字 | 冯启欣 排版 | 王振源 审核 | 卢宁、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