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也称钟鼎文、金文。是殷商晚期至秦所使用的一种文字,因载体多用青铜等金属制成而得名。上承甲骨文,下启篆书。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一词即为铭文,铸于青铜器何尊之上。铭文的内容多为政治、军事、经济和祭祀活动,如武王伐纣一事见于利簋(guǐ)的铭文中。
目前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上的文段,记录了周宣王时期的政务详情。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敞口,双立耳,三蹄足。口沿上有厚实高大的双耳,颈部的两道凸弦纹之间饰以精美的重环纹。腹如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朴实。内壁铸铭文32行,497字。毛公鼎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临摹)
图文来源:网络
整理: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