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周一~周日8:00-21:30(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 首页
  •   >   专题专栏
  •   >   文化专栏
  •   >   文化活动
  •   >   正文
  • 专题专栏

    【为你解读】文字发展史——简册

    发布日期:2023-05-24     作者:穆逸儒    编辑:张瑞     来源:流通部     浏览次数:


    简册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

    【引证详解】

    1.书籍①唐 柳宗元 《后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於简册也。”②宋 曾巩 《寄赵宫保》诗:“素节谠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③清 孙枝蔚 《咏物诗·蠹鱼》:“有屋不殊 杨子 居,简册之外更无馀。”④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唯 庄周 、 司马迁 、 柳宗元 三人者,伤悼不遇,怨悱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2.特指史籍①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以 吴 徵 鲁 赋, 禹 计 涂山 ,持彼往事,用为今说,置於文章则可,施於简册则否矣。”②《旧唐书·杨发传》:“ 发 与都官郎中 卢搏 献议曰……历检国史,并无改造重题之文,若故事有之,无不书於简册。”③明 张居正 《跋》:“逡巡退让之时,岂自知当播誉於人,垂光简册哉。

    3.册书①唐 李德裕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②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载《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然称谓所施,简册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诚

    【简册历史】

    植物纤维纸流行以前,简册是主要的书写材料。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简册了。简的宽度一般在0.5~1厘米左右。长度往往视用途而异。简册通常用丝绳或麻绳编连,以编两道或三道为最常见。一般先把简编成册,然后再书写。每册的简数不一 ,主要取决于书写的内容以及携带、阅读是否方便。收藏简册时,以末简为轴卷成一卷,讲究的还在外面加书囊。简一般只写一行字。可以写几行字的宽木板称为方或牍。书信往往写在一尺长的木牍上,所以有尺牍之名。简牍的书写,用毛笔和墨。删改简上的文字要用书刀,因此古人常以刀、笔并提。

    据考古发现的材料,简册可分为简、牍、觚(gu)(供数面书写的多棱形木棍)、检(传递文书、信件时的木质封检)、楬(jie)(题写簿册和器物名称的宽短木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文书档案、私人信件、书籍抄件、历谱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是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已知出土时代最早的简,为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竹简,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的晋简。

    周、秦、汉各代都是简、帛并用的。但帛的价值高,远不如简册使用得普遍。东汉中期蔡伦造纸以后,纸开始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在魏晋时代虽然私家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纸,官府文书仍多用简册。

    到了南北朝时代简册才基本绝迹。

    【向左换行原因】

    古代的书写技术决定了竖写方式。

    用刀子在木板上刻字,由于刀尖用力划过会引起木板的移动,因而必须固定住木板。出于简便易行的考虑,古人一般是左手握牢木板,右手持刀刻写。这样,要求木板长以二至三尺为宜,宽不能超过四寸,否则就无法握紧,这就是“牍”。牍既可以横握也可以竖握。当横持牍片时,握牍片的左手掌心向上,掌面前伸,而刻写文字的右手掌面同样前伸,两只手掌夹角小,难以用力。特别是在牍片最左边刻写时,右手将超过左手,几乎无法用力。只有竖持牍片,左手掌心向内,掌面侧横,右手掌心向下,掌面向前斜伸,两手互不影响,显得舒缓大方。由于竖持的牍片较窄,横写每行只能刻写十来个字,很不方便,只有竖行刻写才比较合适。

    从牍片的面积来计算每片牍大概能写下一百多个汉字,基本能满足一般记事记言的需要。如果一次记录的东西太多,就要用到多片牍片,不及时装订起来就会散乱,为以后的阅读带来不便。牍片不容易装订。因此,古人想出了把牍片简化成简条的方法。简条容易编系成册,用耐磨损的细皮条分别拴捆简条两端,就能把许多简条连成一体,并且容易卷折成卷。使用时皮条与简条之间摩擦少,长久耐用。尤其重要的是,只要简条数量合适,卷起来的简册正好能握在掌中,左手可以极其牢靠地握住简册,以便于右手用力刻写。简册的另一大方便之处是便于携带,一个刀笔吏随身可以携带多个简册,足够几天的使用

    使用牍片记录事情,竖写时既可以自左向右换行,也可以自右向左换行。相对说来,向右换行更好一些。向右换行时,最先写成的竖行留在左边,不会被持刀(笔)的右手遮住,方便查看前文。与此相反,向左换行时先写成的字会被右手遮住,不便于查看前文。问题是古人为什么放弃方便的向右换行方式,却采用了向左换行的方式呢?其实这是由简册的特点决定的。

    在简册上写字时如果向右换行,简册的卷动方式有两种:一是写满字的简条直接从左手腕处向左卷出,这样卷出的简条数量一多,卷出的简条受到左腕的阻挡不能自然下垂而顷斜翅起,使得左手不容易握紧剩余简条,而且前文位于左腕外侧,要想查看则必须倒手,很不方便。二是把写满字的简条直接卷进左手掌中,导致前文被压在掌中,不方便查看。向左换行就没有上述弊端,首先简册自右向左卷起,在每个简条的外面刻写,写满字的简条直接从左手指端卷出,要查看前文时只需持刀(笔)的右手手腕抬起卷出的简条即可。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古人向左换行的书写习惯。造纸术发明以后

    虽然纸张代替简册成为书写材料,但由于强大的习惯作用,古人并没有改竖写为横写。直到上世纪叶,竖写方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图文来源:网络

    整理:穆逸儒


    图书馆QQ群:852730753

    © 2013 版权所有 金莎唯一官方娱乐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edu备案号 豫ICP备17037532号

    龙湖校区:郑州市龙湖大学城祥云路 邮编:451191

    优胜校区:郑州市优胜北路4号         邮编:450053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38号     

    学院微信